陈宝国主演的《老酒馆》究竟暗藏多少受用一生的“中国哲学”

时间:2020-09-10 22:23:27阅读:2806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柜台上的“三爷”劝掌柜的陈怀海提前半个小时打烊,眼见着好汉街上一个人影也没有,陈怀海招呼着弟兄们把门板扣上。这时候一个瘦弱的身影由远而近,凑到跟前一瞧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柜台上的“三爷”劝掌柜的陈怀海提前半个小时打烊,眼见着好汉街上一个人影也没有,陈怀海招呼着弟兄们把门板扣上。

  这时候一个瘦弱的身影由远而近,凑到跟前一瞧,原来是许久没来老酒馆的老主顾“老二两”。

  看到陈掌柜要关店,他又转头要走,众人上前劝住了他,于是他又像往常一样在这里喝了二两酒。

  “老二两”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每次只喝二两酒,柜台上的三爷心眼好,送他盘酒菜,他拒绝。说好的在这里坐半个小时,掌柜的想多留他一会,他也拒绝。雨下的大,陈掌柜给他找了辆车送他回家,他也拒绝。

  像这样有个性的鲜活人物在电视剧《老酒馆》中有很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且个个都不可轻视。

  “老二两”夜晚冒着雨走上几里地就真的就为了到这里喝这二两酒吗?恐怕不是,那是一份念想,他是想沾沾这里的“热乎气儿”,他杯中的酒,一半是血,一半是泪。

  每一位来到老酒馆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杯中的酒都有着不同的味道,或酸甜,或苦涩;或孤独,或无助;或欢喜,或悲伤。

  有时候人和人之间需要一个出口,一壶酒,几个小菜,不管你是什么阶层,什么背景,哪怕素未谋面,将来也无缘再见,一场酒也足以圆满,酒醒之后一别两散,大路朝天,各有一边。

  陈怀海常说“进了老酒馆的门,来的都是客,一钱酒是情谊,一斤酒也是情谊,不分薄厚。”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这样的“买卖观”塑造了老酒馆独特的“性格”,每一位来到这里的顾客都有了一种归属感,一个能存下内心世界的容器。

  在街上磨刀的“老白头”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风雪,陈掌柜把他请进了屋里,从此他在酒馆里磨刀,无冬历夏的风吹不着,雨打不着,还能和其他客人一样在这里喝上两口。

  说书人杜先生因酒后误事把“武松醉打蒋门神”说成了“武松怒杀潘金莲”,挨了打不说,还因此砸了自家招牌,而陈掌柜仍给予他充分的信任把他请回自己的老酒馆,让他继续说书,施了他再造之恩。

  无论是老白头,还是老二两,亦或是杜先生,他们都对这里产生了真挚的情感,不管你来自山南海北,只要你也曾感觉独孤就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大家像亲人一样,和掌柜的唠唠家常,和伙计们谈谈人生,坐在酒馆的一个角落,品尝着美酒,品味着人生。

  这是何等温馨的场面,有一度小编多希望画面能定格在这一帧,时间能停留在这一刻,老酒馆不是酒最醇香的一家店,也不是菜最美味的一家馆。这里经营的不光是生意,也在“贩卖”着人情味。

  在这里大家自行维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那就是“酒德”,“酒醉的人,豹子胆,酒醒的人,兔子胆。借酒说事小心点,白吃白喝看白眼,喝酒应事的躲远点”。

  这便是老酒馆中真正的“酒人儿”,有些人喝酒把自己喝模糊了,而在老酒馆中,一群人却把酒喝明白了。

  这样的酒喝的清醒,喝的通透,从酒品中看人品,人生中的学问就全在这一杯酒里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酒喝明白了,也就读懂了人,读懂了人也就读悟出了人生中的大学问。

  从宫里出来的那正红,人们见着他都称“那爷”,尽管大清朝已经倒了,他仍然要端着一股劲,总盼着皇上有一天能回来,自命不凡的在人前显贵,而背后却只能依靠便卖自己的家底度日。

  有日那爷到老酒馆吃饭,连饭钱都凑不上的他把自己的大衣押给了柜台上的“三爷”。

  掌柜的陈怀海回来后闻知此事,将大衣亲自又送回了那爷家里,他知道那爷是个要面子的人,出门在外人和人之间互相给个面儿,也互相能接得住,那便是人情世故。

  买卖做得大了,“鸟枪换炮”,酒馆变成了酒楼,大伙忙活一天准备打烊,前几日在老酒馆招待朋友的高先生此时却登门拜访,称是要当面给陈掌柜道贺。

  陈怀海要留高先生喝酒,而高先生却要送他一份礼物,这份大礼便是他存在老酒馆的那坛烧刀子,高先生特意强调让他一定亲口尝一尝。

  陈怀海品尝之后才恍然大悟,酒是假的,贺义堂承认了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才买错了酒。原来高先生当时当着一屋子客人没有向陈怀海讨要说法,而是让老板换了一坛酒,并让伙计把假酒给自己留下,等到酒馆打烊的时候才又重新找到陈掌柜。

  陈怀海十分感动,认为高先生“看破不说破,是给老酒馆留了面子,也给着老酒馆留了一条活路”。这年月还有高先生这样的讲究人,实在难得。

  第二天一早,陈怀海带着伙计们站到高先生留下的那坛假酒前,深深的鞠了一躬,把它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并定下规矩,以后每天早上伙计们都要来拜拜这坛子假酒,这坛子假酒作为一个教训它要时时刻刻提着老酒馆的兄弟们要以诚待客。

  而高先生如此高情商的表现也体现了中国“面子文化”的精髓,真正的面子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面子不同,那是一种高尚的道德,那是一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尊重别人,顾全大局的做法,所谓“看透却不说透,方为真正的面子。”

  当然夸了老酒馆这么多,笔者还是要在最后留下点不给面子的话,老酒馆的瑕疵还是有的,作为一部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北大连的电视剧,里面的演员除了胖警察操着一腔东北口音之外,其他大部分演员都讲着“北京话”,硬生生是把“老酒馆”演成了“茶馆”,把“大连街”演成了“大栅栏”。

  对于笔者这样的北京人来说,听着剧中的人物讲着北京话觉得倍感亲切,但对于全国观众来说,听着人人一口京片子确实让人有些跳戏,个人认为就算不用东北话和山东话,也起码应该选用普通话。

  尤其是剧中的杜先生,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巩汉林本来就是东北人,而除了偶尔嘴里蹦出来一两句东北方言之外,导演大部分时间却让他操着北京腔说评书,确实有些违和。

  另外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也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女人闯入这场男人大戏的过程有些有些突兀,并且一把年纪的陈宝国还和女主荡起了秋千,浪漫的有些不尴不尬。

  如果说女性角色的加入是必然,也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而不是生拉硬拽,把这个角色硬生生塞到里边去。

  笔者能够理解,对于这样一部已经演了16集女主角才姗姗来迟的电视剧来说,留给“谷三妹”的时间确实不多,所以两个人相遇相知的过程有些点“赶鸭子上架”式的急促感。

  当然,还在热播阶段的电视剧现在就盖棺定论的话就显得不负责任了,毕竟编剧高满堂给我们铺设了一个较为庞大的故事线,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吧,希望这样一部题材和内容都很丰满的电视剧能够达到人们的预期。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联益影视】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仅供学习而用,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与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hanya3791463xj@163.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